亚洲A级理伦现在99_无码粉嫩小泬无套在线观看免下载_一级特黄大片色视l频i在线观看_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天天摸

您當前的位置 :首頁 > 人物 > 各界楷模
投稿

全國“最美擁軍人物”劉華強:舍了“金攤”守“金灘”

2025-10-14 07:41:37 來源:今日報道網 作者:李東岳 張瑞瀟 王德賽 王德賽攝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

 

    萬尾國防民兵哨。解放軍報記者 王德賽攝

    國慶假期,廣西東興市萬尾金灘,海水澄碧,游人如織。這里沙灘綿長,沙質金黃,沙粒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,故而得名“金灘”。

    金灘上,萬尾國防民兵哨哨長劉華強靜靜守望著眼前的熱鬧與祥和。

    劉華強今年52歲,是土生土長的萬尾人。這些年來,他兩度入哨、全家守邊,用堅守書寫民兵守土護邊的擔當。

    今年,劉華強入選中央宣傳部、全國雙擁辦、退役軍人事務部、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發(fā)布的“最美擁軍人物”。近日,記者來到廣西東興“京族三島”之一的萬尾島,探訪劉華強,聆聽他的哨所故事——

    金灘哨兵

    “戍邊民兵,要當子弟兵的鐵靠山”

    中越界河北侖河,發(fā)源于廣西十萬大山,在東興市與越南芒街市間注入北部灣。沿著河流入海的方向向前,茫茫碧濤中,是我國的海上界碑。

    劉華強擦拭1378號界碑。解放軍報記者 王德賽攝

    中國的海上界碑共有5塊,全部位于廣西東興市沿海。其中1377號界碑和1378號界碑相隔不遠,共同標明我國萬尾島附近海域與越南茶古島附近海域的海疆分界。

    劉華強帶著兩名民兵和陸軍某部的幾名官兵乘一艘快艇,劈波斬浪從中國漁民養(yǎng)殖的蠔排中駛過,來到1378號界碑下。一路上,劉華強向官兵介紹附近灘涂、海灣、暗礁情況:哪里適合小船靠泊,哪里會被漲潮淹沒,哪里水深、哪里水淺……

    “我們在金灘組織邊境巡邏,經常邀請民兵一同參與。”陸軍某部一名副隊長告訴記者,劉華強是他們的向導。萬尾島人口約95%為京族,不少群眾只會說當地方言。邊防官兵與群眾溝通,常常需要劉華強當“翻譯”。京族群眾十分信任這位民兵哨長,只要見到他,總是知無不言,報告了許多有用的情況。

    在萬尾島,說起劉華強和民兵哨所,許多人都豎起大拇指。東興市人武部領導告訴記者,劉華強在哨所駐守多年,他熱情擁軍、服務群眾,深得軍民信賴。

    萬尾島上的民兵哨所建于1959年,最初是村民自衛(wèi)哨。社會主義建設時期,面對敵特襲擾,世居萬尾的京族群眾依托哨所進行武裝自衛(wèi),多次打退敵特武裝。1980年,萬尾民兵哨正式更名為萬尾國防民兵哨,建設走向正規(guī)化。此后,哨所以勞養(yǎng)武、查緝走私、巡邊護邊,為萬尾經濟社會發(fā)展作出貢獻。步入新時代,哨所建設更加完善,2018年重建4層哨樓,配備了智能邊海防系統。

    “民兵是解放軍的助手和后備力量。”在哨所守護邊境多年,劉華強不僅常年為邊防官兵擔任向導,還幫駐軍部隊協調解決水電保障難題。通過劉華強牽線搭橋,駐軍部隊與3所京族學校結成共建對子,創(chuàng)設“國旗下的國防法治課”,開展軍地雙擁活動70多場。

    聽劉華強講解巡邏路上需要注意的情況,新加入巡邏隊伍的邊防官兵受益良多,紛紛感謝這位“大哥”。劉華強顯得格外高興:“我們戍邊民兵,要當子弟兵的鐵靠山!”

    劉華強帶領民兵在海上巡邏。解放軍報記者 王德賽攝

    兩度夢圓

    “生在萬尾長在萬尾,我為守護萬尾而活”

    劉華強個子高,因常年在海岸線巡邏,曬出了一張紅黑色的臉,頗有幾分老兵氣質。

    “當年想當兵,遺憾沒有當上。”劉華強說,他曾經3次報名參軍,卻都與軍營失之交臂,于是選擇外出打工謀生,經營水產。

    2003年,劉華強憑借養(yǎng)蝦已有不菲的收入,這時,一個“當兵”的機會突然出現在他面前——這年,萬尾國防民兵哨計劃招收一批民兵,劉華強動心了。

    “民兵也是兵,當民兵也是盡義務!”他第一時間到鎮(zhèn)武裝部報名,當年便通過選拔,離開蝦塘穿上了“國防綠”。在哨所,劉華強表現突出,被任命為副哨長。

    2006年,民兵哨所迎來改革,哨員全部由女民兵擔任。揮別哨所,劉華強重拾老本行,在金灘景區(qū)附近的海鮮市場開起一間海鮮大排檔。那時,正趕上邊境經濟發(fā)展迅速,金灘游客如云,海鮮大排檔經營得紅紅火火。

    生活日益富足,可劉華強心里沒有放下過哨所。這期間,他多次扛著海鮮去哨所慰問,只想打聽一個消息:哨所到底啥時候重招男民兵?

    幾年過去,重招男民兵的消息沒有等來,劉華強的女兒已經長大。“妹仔,現在哨所缺人,你去頂上吧!”在劉華強的動員下,17歲的女兒劉仕樺報名加入民兵隊伍,站上了哨位。

    2015年,經上級決定,哨所再次改由男民兵值守。聽到消息,劉華強急得丟下炒菜的鍋鏟就去鎮(zhèn)武裝部報名,表達了“二次入伍”的強烈愿望。經過嚴格選拔,劉華強終于回到了哨所。新老哨兵交接那天,女兒退哨、父親接哨?磁畠毫髦鴾I舍不得從哨所離開,劉華強拍了拍女兒的肩膀:“以后哨所由爸爸來守,你就放心吧!”

    轉讓了海鮮大排檔,劉華強一心撲在哨所上,每天忙著密切關注周邊海域海情,精準巡查國防設施,遇到情況及時上報。2016年,民兵戍邊試行“夫妻哨”,劉華強的妻子楊富麗辭去廚師工作,來到哨所同他一起守哨。

    “他心里只有哨所,我不在他身邊,怕他顧不上自己。”楊富麗說。

    最好的教育是身教。劉華強的兩個兒子劉仕兵、劉仕銘先后參軍入伍,穿上“浪花白”。如今兩兄弟均已選晉軍士。

    “放著好日子不過,要去哨所過苦日子,圖啥?”面對親友的不解,劉華強只是淡然一笑。他說:“生在萬尾長在萬尾,我為守護萬尾而活。”

    螺號聲聲

    “我們的傳統不能斷流,哨所不能斷兵”

    有人給劉華強算過一筆賬:“老劉你看,現在旅游這么火,海鮮市場一攤難求。你們夫妻倆經營大排檔,收入比當民兵的補貼高多了,應該把這個‘金攤’守住!”

    劉華強卻說:“賺再多的錢,吃飯不過一日三餐;住再大的房,睡覺不過一床兩被。我守哨所,不圖錢、不圖利。”

    那到底圖什么呢?劉華強的女兒劉仕樺向記者講述了從長輩那里聽來的故事——劉華強的父親劉芳為解放軍擔任過翻譯,二叔、四叔都當過兵,四叔退役后還擔任過原萬尾大隊的民兵營長。小時候,劉華強就愛聽四叔講他當兵的見聞。過去,廣西沿海常受到敵特勢力襲擾,軍民與敵特進行過英勇斗爭。四叔把這些故事講得繪聲繪色,在劉華強心里種下了保家衛(wèi)國的種子。

    參觀萬尾國防民兵哨時,劉華強給記者介紹了一件哨所的“寶貝”——一只巴掌大的白色螺號。劉華強說,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萬尾民兵就靠著這樣一只螺號召集隊伍、保衛(wèi)家鄉(xiāng)。“吹響這種螺號,需要一點技巧,現在很多人都不會吹了。”劉華強自豪地說,他還會吹,而且吹得很響。

    作為哨長,劉華強同時還擔任東興市國防教育宣傳員,平日里積極利用哨所開展國防教育。記者見到,哨所里設置了哨史長廊和榮譽展陳室等國防教育場所。每當有游客走進哨所參觀,劉華強便會熱情地向他們講述萬尾邊防的歷史。

    跟著劉華強一起出海、巡邏,記者感受到海防民兵的辛勞。劉華強介紹,除了放哨,他們還經常幫助游客尋找走失兒童、出海解救受困漁船。2020年8月,萬尾突遇大雨,海水暴漲,將漁民圈養(yǎng)的蝦苗沖到海里。劉華強帶領哨所民兵扛沙包、堵缺漏,奮戰(zhàn)4個多小時,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數百萬元。在他牽頭下,東興市成立“戍邊家庭服務隊”,為軍民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00多次。

    “我們萬尾的京族民兵,一直有著保家衛(wèi)國的紅色傳統,我想要把它傳承下去。我們的傳統不能斷流,哨所不能斷兵。祖國的‘金灘’比我個人的‘金攤’更重要。這就是我守在這里的原因。”劉華強說。

責任編輯: 孫麗
版權聲明:
·凡注明來源為“今日報道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,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。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·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
關于本站 | 廣告服務 | 免責申明 | 招聘信息 | 聯系我們
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(C)2005-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-1

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